第355章 国营厂的问题-《重返1992》


    第(2/3)页

    赵爱民分别对这两个人说的。

    “好的!”

    刘阳点了点头,坐在了一旁的沙发。

    刘阳保持着直立的坐姿,一直坐着,赵爱民的笔一直在纸上写着,东西发出沙沙的声音。

    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之后,赵爱民摘下了自己的老花镜,放在了桌子上,然后起身走向了刘阳。

    刘阳看到了赵爱民向自己走了过来,急忙站起了身子,因为长时间保持直立的坐姿,刘阳的身子感觉到了一些僵硬。

    “主任!”

    刘阳对着赵爱民叫道。

    “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赵爱民对着刘阳挥了挥手。

    赵爱民拿起了茶几旁的暖壶,要给桌子上的水杯倒水。

    刘阳见状,怎么能让领导为自己服务呢?

    他急忙站起身子准备和赵爱民的手中接过暖壶。

    “哎,没事,我来吧。”

    这位看起来是五十多岁的赵主任,在刘阳面前没有丝毫的架子。

    刘阳小心翼翼的坐在沙发上,赵爱民端起自己刚倒好的水,喝了一口对着刘阳问道:“小刘啊,今年多大了?”

    刘阳回答完了之后,赵爱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年纪轻轻就能做上国营厂的厂长,可是不容易啊。”

    “全凭领导扶持,也是正赶上了一些机遇,不然我怎么可能做到国营厂的厂长呢?”

    刘阳谦虚的说道。

    “此言差矣啊,我们就是需要你这样的年轻干部,为我们国营厂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要是国营厂全像我们这样的,五十多岁快退休的老头子当厂长的话,那国营厂也就离亏损不远了,毕竟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也老了,无论是想法还是精力,都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潮流了,所以难免有些保守落后。

    年轻人才有冲劲,有干劲,思想灵活,敢想敢干。”

    赵爱民倒是很坦诚,在刘阳耳朵里面听的也都是实话。

    但是刘阳不能说以后国营厂的发展就不需要这些老人了,从实际上来讲,老人有老人的不足,但是新人也有新人的弊端,一个工厂只有老人和新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发展的更好。

    “赵主任,如果一个厂里全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不行啊,没有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还有那些老工人对我们压阵的话,我们很容易出现道路上的错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