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鲁涅夫意志坚定,不受诱惑。 可不是所有人都和鲁涅夫一样,能顶住来自外界的诱惑。 乔治其实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阿穆尔发展的速度之所以这么快,凭借的不是资源优势,也不是圣彼得堡的扶持,而是阿穆尔独有的制度优势。 鲁涅夫技术很好,否则也没资格成为主任医师。 可海参崴医院的主任医师又不止鲁涅夫一,鲁涅夫对于海参崴医院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 对于这件事,乔治并没有忽视。 这世界上和鲁涅夫一样聪明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乔治最擅长以魔法击败魔法。 所以鲁涅夫就接受了《海参崴日报》的采访。 “我从未想过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伦敦所谓的金融中心相比,符拉迪沃斯托克才是对普通人更友好的城市,我希望我和我的家人永远生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而不是去伦敦呼吸雾霾――” 鲁涅夫不客气,直接将伦敦贬的啥都不是。 “或许有人会觉得,伦敦更值得向往――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多半没去过伦敦,且对现在的生活不如意,所以他大概认为,他去了伦敦之后,就会像尤里耶夫大公一样,得到伦敦的热烈欢迎――” 鲁涅夫会说话,骂英国人的同时,没忘记吹捧乔治。 “这里有我最尊敬的老师,有团结友善的同事,我在这里生活了20年,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将来也会在这里工作,我和我的家人周末去餐厅聚餐,和我的妻子去剧院听戏,带孩子们去游乐场――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幸福,对于绝大部分英国人来说都是奢望。” “有人说你是被强迫,所以才不得不留下。” 《海参崴日报》的记者直接挑明。 “这样说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没有任何人能强迫我,我之所以会如此坚定,恰恰是尤里耶夫大公给了我信心,所有人都知道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未来,比伦敦更光明,如果你不这么认为,那一定是你的认知有问题。” 鲁涅夫哈哈大笑,你可以质疑我的人品,但是不能侮辱我的智商。 《海参崴日报》全文刊发对鲁涅夫的采访内容,社会反响强烈,有人特意买了一份《海参崴日报》,送到英国驻海参崴公使馆。 不知道沃拉斯顿看到关于鲁涅夫的报道,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乔治心情很好。 高丽俄军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战,终于拿下汉城,日军正在向釜山溃败,拿下釜山之后,西伯利亚舰队就可以去长崎堵门了。 彼得这段时间心情也不错。 “罗曼诺夫”服役后,西伯利亚舰队不管是从主炮数量,还是从主炮口径上,均已超过联合舰队。 这段时间阿穆尔和日军虽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西伯利亚舰队的军舰频频出动,驱逐在北海道渔场作业的日本渔船。 顺便切断萨哈林岛日军,和日本本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