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不是秦朗军已经在来援的路上,而且徐州城方向始终炮声不绝,让他还抱着一线生机,金声桓可能都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高杰就是个废物。 看到清军主力西来后,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徐州而不是归德后,那一边是劝金声桓稳住,另一边就急忙派精锐回援归德。估计还都已经下令了,一旦事情有不对,他媳妇就会立马带人弃城而逃。 金声桓现在最烦的就是高杰了。 凭什么他的运气那么好?自己的运气就那么差? 这或许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吧。 高杰在解徐州之围上肯定是不会卖力气的,他现在的心思更多是保持自己的实力。而文怀忠的淮扬标营和刘之幹的残兵败将,金声桓又通通不放在眼中。你说他除了秦朗,还能指望谁呢? “驸马大恩大德金某铭记在心,此战旦听吩咐,敢不效死!” “哈哈,金将军言重了。你我友军,都在为国出力,相互凭靠岂不是理所当然?” 这些套话就不需要说了,秦朗还没给金声桓说明意思呢,他是要单独行动,而不是与镜山明军合流。 眼下的徐州之战,秦朗等于是开了地图在打仗,看了清军的那番布置后,他觉得这一战也并不难打。 携着金声桓站到大大的地舆图前,后者之上已经插上了一面面小旗。 绿旗代表清兵,红旗代表明军,一目了然。 地舆图下放着薄铁板,小旗的底座上镶嵌着磁石。 一面小旗代表着一千人,一面中旗代表着五千人,一面大旗代表着一万人。 金声桓还是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的,先看明军的旗帜,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致的定论。 “这一面大旗就是一万人?” “对,中旗五千,小旗一千。” 所以镜山明军前营打着金字旗号,就是一面中旗加两面小旗。而后头的大营,分别是高、文、刘三面旗帜,就是三面大旗。 “那驸马何以知晓鞑子的布置?” 镜山那边的情形还情有可原,叫金声桓不可思议的是秦朗对清军的布置。 徐州四面各有多寡不一的兵力布置,还有大炮数量,这就扯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