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通货膨胀-《大明征服者》
第(2/3)页
“如今大明有盐税、矿税、商税,尽管花银子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朕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已经实现了国库和内库的双丰盈,大明只要能一直保持下去,那么将会再无财政短缺之忧,算是已经实现了国富。”
“陛下之政,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实在另人心折。”杨一清由衷赞叹,倒没有奉承拍马的意思。
“国富民强,光有国富还不够。”朱厚炜断然道:“国家到底富不富,看的不是库房里面的银子有多少,银子再多堆在哪里也是毫无用处,不能变现的财富是不存在价值的,因此要会赚银子更要会花银子……”
这话说的杨一清就有那么点不以为然了,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嘉靖帝生在皇室,富贵荣华何曾断过一天,他哪里能知道国库空虚时候,朝廷过的是什么日子……
“朕不断的将银子花出去,形成了财富的流通,让冰冷的黄白之物具有了价值,百姓通过做工有了银子,生活变的富裕,这便是富民。
国家通过税收,通过贸易等等手法想办法让百姓把银子给花出来,于是财富就形成了循环流通,进一步富了百姓。
百姓手里有了银子就有面对天灾的底气,国家有了银子就能富国强军,有能力应对各种各样需要花银子的事,从而变得更加兴盛,如此一来,大明就算实现长治久安的理想,诸位大人以为然否?”
翟銮问道:“陛下通过名下各项商物品推行纸币,如今纸币在民间已经盛行,那为何……”
这他么就是儒家读书人,还是高级知识分子,这话问的,简直就是一经济白痴……
“宝钞的教训还不够吗?”朱厚炜冷笑道:“纸币的发行是要和贵金属挂钩的,可以多发一些,但不可滥发,朕将之称之为金本位或者银本位,一旦无节制滥发,就会形成通货膨胀。”
翟銮惭愧……
诸公点头,宝钞对于大明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可为什么宝钞会贬值,甚至变成擦屁股都嫌硬的废料,诸公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现在嘉靖帝发行的纸币,并非官方货币,至少和朝廷没什么关系,这纯粹是皇帝的私人钱庄发行的货币,之所以能流通并且被接受,完全是因为捆绑。
特定的商品只能用纸币进行结算,这一招才是最凶狠的地方,但是不要忘了,纸币之所以能被百姓接受,还是因为信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