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永光则故作不解地问道:“既如此,崔公当时又何必如此。” 崔景荣也没说都是孙承宗撺掇的自己,而是叹气回道:“只要天下民意能上达天听,没了乌纱帽又如何。” “崔公真是爱民如子!” 王永光回了一句。 “告辞!” 崔景荣拱手而去。 孙承宗和王永光与其他吏部官员皆拱手送别了崔景荣。 孙承宗回头看了一眼属于吏部尚书的正堂,然后就径直走了过去。 此时的他不禁万分感叹,因为皇帝更喜文武双全、敢做事的大臣,以至于他这种稳重不敢随便惹事的在仕途上慢了许多,如今才总算是熬到了吏部尚书。 孙承宗接任吏部尚书后的吏部自然没敢再违拗圣意,老老实实地选派起流官来。 而没多久,朱由校也回了京城。 “为灭一虏寇而已,竟兴兵数十万,耗费钱粮无数,这样的帝王非是社稷之福也!” 寓居京师的举人吴伟业看着因进城而络绎不绝的天子亲军,不由得对自己身边的同科好友赵进美说了起来。 “所以,君权当有所限制,因为,任由这样的话,这天下之利只会更多流到杀人如麻的屠夫手里,而不能藏富于民。” 赵进美说道。 历史上的明末已经开始出现限制君权的思想。 而朱由校在强征商税后,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型士绅,也就使得这类思想比历史上还要泛滥许多。 这也算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大明的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富贾巨商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富有程度也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富贾巨商不能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