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暗流(一)-《枭将》


    第(3/3)页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心人在作祟,穆宗九年的虏变,传的满城风雨。

    在这么敏感的时期的提及穆宗九年的虏变,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穆宗九年的那场虏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下的辽军围城。

    一百多年前,当时的京师城和今天一样岌岌可危,甚至可以说比今天还要糟糕。当时当政临朝的国君是穆宗皇帝,而穆宗皇帝是大赵十几代皇帝以来,唯一一位连皇室都不得不承认是昏君的皇帝。可见其昏庸至极。

    而当今的皇上却是公认的英主,国有王国之相,而君非亡国之君,这也是三朝以来,大赵能在国力衰退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一直坚挺到今天的原因。对于大赵王朝和他的子民这是一件幸事。但对于宋宇仁本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宋宇仁时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个。假如宋宇仁接手的不是一个烂摊子,不是一个奄奄一息,江河日下的帝国。或许宋宇仁可以做的更好吧。

    穆宗九年的虏变是大赵王朝的一个转折点,同时穆宗九年也是最血腥的一年。血腥不仅仅是指萌古人包围京师城,对京师城造成伤害。而是指因为穆宗九年,因为这场虏变引连锁反应。因为这次虏变,大赵的官场生一场大地震。

    粉碎萌古人攻占京师城的新党官员,趁势崛起。这些官员此前多数遭受到穆宗信任倚重的老派官员打压。

    萌古人退去之后,外患刚刚平息,在追究萌古人入关的责任的时候。老派官员入狱的入狱,罢黜的罢黜,能够留在朝堂上的老派官员十不存一。

    在那场权力气转移的腥风血雨过后,新党正事宣告崛起,开始了大赵王朝漫长而又艰难的中兴之路。

    这场权力洗牌的诱因便是外地入侵。

    今天,外地入侵是否会再次成为大赵权力重新洗牌的一个诱因?而今大赵官场的局势和穆宗九年确实有些相似之处。秦党官员和浙党官员势同水火,就连市井小民都知道。

    而彭朝栋正是秦党的核心人物。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