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你的的理想-《枭将》


    第(2/3)页

    彭朝栋经营辽东稳住了赵军在贞元十三年的那场大败之后大军一溃千里,丧师丢地的颓势,两国在营州一线此消彼长,陷入僵持状态。顿时两国在辽东似乎陷入了僵局,两国的大军死死胶着在对峙的前线。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几个月,不甘陷入僵局的辽东终于依次打开了局面,结盟萌古、迫降高丽,再一次对赵帝国形成碾压般的优势。

    迫降高丽之后,赵辽两国在营州、海州一线发生几次规模不大的军事摩擦。处于劣势的赵军毫无悬念地在这两次军事摩擦中失利,丢失了营州以北的几座军堡要塞。辽军有进一步压迫营州的趋势。

    贺腾骁很清楚彭朝栋是一个务实、时事务的大臣,虽然彭朝栋和他麾下的秦军打着:驱逐曼虏,收复辽东,为君分忧的口号。但那仅仅是口号,是旗帜而已。驱逐曼虏,收复辽东,为君分忧这句话凝聚辽东目下松散的人心的作用远远大于他字义的本身。驱逐曼虏,收复辽东。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是何等的振奋人心,但又显得很遥远,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边患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谈何容易?

    收复营州之后,彭朝栋再没有进取的举动,表明彭朝栋没有信心再继续北上。没有信心的最大根源在于自身的底气不足,说白了就是赵帝国在辽东的军力远不如辽帝国。如果贺腾骁没有猜错的话,彭朝栋眼下的目的无非就是经营辽西走廊这条狭长的走廊,屏护京师,辽东局势糜烂到这种地步,他能收拾便收拾,不能收拾,就稳住辽西防线,不让辽国威胁到京师。

    辽军想要入关在关内立足,必须打通辽西走廊将关内和辽国的勃兴之地——辽东紧密联系起来。否则辽国就算是入据关内,但在关内却无法立足,最终还是得灰溜溜地退出关内。穆宗之时,萌古人深入破长城大军涌入关内,大败大赵帝国北方五十万镇军,其后萌古人几乎占据大半个北直隶,京师城更是被蒙古大军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像铁桶一般坚固,最终萌古人还是黯然退出关内。

    没有坚实的根基,萌古人只能望着京师城的巍巍的城楼兴叹而无可奈何。恢复祖宗霸业的宏图伟业近在眼前却无力实现。

    和高广不同,彭朝栋在朝中的后盾要比前辽东总督高广可靠的多。宋宇仁极度一种徐鸿谦,在大赵几乎是人尽皆知,没有特殊的意外发生,彭朝栋不会像高广那个倒霉蛋一样被迫北伐。

    彭朝栋的秦军身后站着庞大的大赵帝国尚不能战争辽国,贺族一组之力在辽帝国一个日益强大的帝国面前自然是苍白无力,贺族想以一族之力遏止辽国,无异于螳臂当车,贺族能够在辽军的铁蹄下保全自身已是万幸。

    或许贺方雄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将已经意识到辽东的败局难以避免,才垂青贺腾骁罢。贺腾骁索要长生岛和中岛的目的,或许忙不过贺方雄这个老人精,贺方雄在知情的情况下痛快地将这两座看似荒芜无用的岛屿划为贺腾骁的封地,何尝不是对贺腾骁的一种默许?

    “凌锋,如果你是他们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贺腾骁指着几个在忙碌的身影突然问了凌锋一个不着边际而又很高深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