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破交之战-《南洋霸主》
第(2/3)页
英国一心想吞下法国殖民地,法国一心想吞下英国殖民地,双方的矛盾由此而来,不可调和,绝对不会因为有了华夏这个共同的敌人而消除。
再看清国,清国和其他三个国家都有矛盾,英国和法国自然不用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火烧圆明园,发动中法战争夺走越南……几乎是一本活生生的血泪史,日本现在还占据着清国的龙兴之地——盛京。
最后再看日本,日本其实和英法也有矛盾,日本此时还和清国一样,受着英国、法国不平等条约的欺压,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日本享有治外法权,犯了罪日本也无权处置。
林飞仔细分析了四个对手,结果发现,英国和法国的矛盾虽然深,可是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利用,因为自己在印度支那半岛并没有势力存在,所以林飞秘密派出特工,在印度支那半岛扶持自己的势力。
挑动日本和英国、法国矛盾还是有希望的,林飞秘密指示王耀,在日本民间寻找反抗英国和法国的团体,给予他们资金资助。
最适合挑动矛盾的,当属清国!
清国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荼毒,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英法至今仍然在向清国输送鸦片,日本第一师团仍然占据着盛京。
挑动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掌握新闻媒体,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足足可以引起一个国家的动乱,中国古代就有报纸了,这种报纸被称为“邸报”,内容和形制和近现代报纸相距甚远,到了近代,外国人在清国创办了不少报纸。
林飞决定,创办《清国时报》,地址位于上海的华夏领事馆内,这样就算被清国封杀搜查也不怕,毕竟清国不敢动华夏的领事馆。
报纸的内容,当然是抨击清政府的**无能,指明英国、法国和日本对清廷的伤害之深,这个时代的清廷,还没有意识到报纸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像林飞一样设计极其严格的审查制度,所以林飞的思想可以毫无阻碍地在清国传播。
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并不先进,印刷出来的图像十分模糊,所以报纸上只能刊载文字,光有文字,对读者的冲击力太小,于是林飞决定,办一个展览馆,里面陈列清国遭受各国欺压的物证,以此煽动清国百姓对英国、法国和日本的仇恨。
为了引起清国百姓的共鸣,林飞把这个展览馆命名为“炎黄子孙蒙难纪念馆”,把这个展览馆设立在了台北,邀请清国官吏富商前来参观,台北距离清国很近,从福州乘坐林飞最新研制的高速运输船,只需要七个小时就能到达。
林飞为了加快策反清国百姓的速度,把台湾建设成了旅游胜地,中国人自古就有冶游的传统,所以很多人都来参观游览,不过由于清国百姓大多数贫苦,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富商。
时间接近了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两年前的一**五年,这一天是林飞赶走日本人的日子,后来林飞把这一天定为“台湾解放纪念日”。
林飞决定,借台湾解放两周年纪念日的时机,邀请清廷官吏和民众,参加纪念日庆祝仪式,并在纪念日当天进行阅兵式,自己作为华夏帝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为了庆祝这个日子,全国放假一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