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为日本崛起而读书-《穿越1862》
第(3/3)页
与东京日本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而今蒸蒸日上的华夏帝国。眼看着繁华似锦、灯红酒绿的北京、上海,联想到本国家乡的悲惨情景。相信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会在心中蹦发出发奋图强的干劲,同时袭上他们心头的还有面对中国的无力。
就像中国的领土与日本领土的比例一样,日本的力量面对中国太弱小了。
诸多的日本留学生将这股干劲化作为一种坚定的意念。这些在中国留学的日本青年门,抱着一股‘为日本崛起而读书’的意念,也跟原时空中清末民国时候的中国在外留学生一样的。
刘暹对这幅逆转有的只是洋洋得意。因为这是强者才有的傲然,和弱者必须背负的发奋。当初他派去外国的留学生们,在德国、英国时候,可也都是一样的心情的。刘暹内心的爽感超过其他的全部国人,只因为他来自原时空,铭记着中华百年耻辱。
“中村君,三浦君,你们今天拜访了中国的皇家自然科学院,感觉怎样啊?”
“酒井君,你今天没能随我们一起去真是太可惜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学院,虽然不能进入他们的中心实验室,但也观看了外围区的实验室,还亲手进行了一次操作。观看了他们的图书馆、资料馆,里头的藏书包揽万象,真的不是帝国大学可比的。若是能留在这里学习上几年,真是此生无憾了。”东京大学诞生于1877年,初设法学、理学、文学、医学四个学部,是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学校于1886年被更名为“帝国大学”。
“竟然得到亲手操作的机会,真的是万分难得。但是留在那里学习,就不要抱有希望了。”酒井龙一叹息着说道。中国石景山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并且数量众多。在这里有着一批有些的科学专家,很多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最顶级的名誉。而且石景山还以科研经费充裕闻名世界。
这里只有走到死路的研究,而没有因为经费耗用大而被叫停的研究。在这里工作是全世界因研究经费短缺而举步维艰的科研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机会。这里是科研者的天堂福地。
但是很可惜,石景山皇家科学院的科研基金虽然已经将申请范围扩大到了东京日本,甚至允许日本的一线科学家、研究者来石景山走一走,可在这里长期工作研究的机会,中国是不会给与日本人的。
至少现在是绝对没这个可能的!
“把这句话送给那些小鬼子。”前线的激战当中,刘暹都不忘日本来华科学参观团的事宜,手书八个大字——为日本崛起而读书!
“或者把‘读书’俩字改成‘努力’更顺口些……”(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