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肠子都悔青了-《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3)页

    所以,温体仁给崇祯发红包——呃,不,敬献金银财宝的事儿,周延儒一早就通过王公公知晓了。

    此刻周延儒心里肠子都悔青了!唉,那个后悔呀——

    尼玛,姜还是老的辣!温体仁比自己年长了十岁,果然日子没活到狗身上去……

    眼下温贼牢牢把持着朝政。那内阁首辅的位置经过这么一出戏之后,想必是愈发稳固了。

    现在自己再去给皇帝送红包,不是智者所为。拾人牙慧那都是轻的,往重了说,先前你周延儒哭穷装寒酸,这会儿人家温大人一送红包,你也屁颠屁颠地跑来送,你这是什么居心?

    周延儒微微叹了口气,心里越发气苦起来——

    这次辅和首辅还是没得比啊。二把手和一把手捞钱的效率简直是天壤之别!

    像是工部所负责的诸如修桥铺路的各项建筑、制造等公事,经费总有一半孝敬了首辅。户部乃是掌握钱粮赋税的,好处就不消说了,随便什么地方首辅大人抹个开头的数字。那就是七八位数的偏差。吏部因为掌管官员的人事升迁、降贬、考核、调任等等大权,大明朝的官员们送来给首辅大人的请托费、关照费多得数都数不清——而这些都还只是一小部分,首辅的收入中最da的一项来源乃是兵部。

    由于连年的征战。军费是朝廷的最da支出,当然也就成为首辅最da的收入来源了。大明有九边。相当于九个军区,朝廷下发的饷银根本就不会运出京城。而是直接就送进了“该打点的文官大老爷”的仓库。所有军饷八成都被各级文官贪墨,这里面有八成是进了首辅大人的腰包。

    想想那些大头兵也挺惨的,朝廷的饷银按制度是一个月一两银子。然则在饷银出京城的时候,兵士们就只能拿到二分银子,剩下的八分银子都喂了“狗”了。

    各级军官贪墨银钱的法子却不一样,八成都被文官贪墨了,军官再贪那仅有的二成,兵士们不造反才怪。所以军官们发明了“吃空饷”来喝兵血,别看只余了二成的军饷,哥一万人报个三万雄师,那也是“另辟蹊径”呀!

    可见,一年一千万两的辽饷,六七百万两的其他边镇的军饷,有一大半落入了首辅大人一个人的腰包!

    周延儒再一次重重地叹了口气,可恨自己首辅只当了一年多,捞得太少太少了!

    温体仁使出这一手来,只怕是霸着首辅位置起码还有三五年吧?
    第(2/3)页